口述人:楊展大
抗戰勝利后,我黨遵守“雙十”協定,把浙東根據地的武裝北撤了。但蔣介石卻發動了全面內戰,我浙東地下黨組織被破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黨在浙東重新組織了武裝力量。其中我黨在慈鎮縣的武裝力量到1949年時已有100多人。
當時我黨慈鎮縣武裝力量的活動范圍在余姚城外到寧波城外的姚江以北地區。我們打了幾次勝仗,迫使國民黨軍隊龜縮到滸山、觀城、龍山三鎮內。
1949年4月,“下野總統”蔣介石住在奉化,但繼續控制著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所以國民黨大官、要員往來杭甬公路(即今蕭甬鐵路路基)甚為頻繁。而我們在這一帶的活動成為國民黨反動派的心頭大患,敵軍集中“長江部隊”、交警總隊和保安隊對我慈鎮縣大舉圍剿。
我當時是慈鎮縣工委副書記、代書記。敵人來“清剿”時,我們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敵軍發現我們在姚東山區上林湖一帶,采取夜行軍來突襲,結果撲了個空,但他們住在上林湖村莊中沒有走,仍在尋找我部隊的蹤跡。我部隊在上林湖山洞、樹林中住了三天三夜,當地群眾知道我們在那里,送來飯菜、帳篷給我們。
當時我們覺得一直呆在這里會給當地群眾帶來不利,加上第三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們決定跳出姚東山區到四明山區去。
夜深時,我們率領部隊,冒著大雨來到姚江邊。但江邊的船都被國民黨反動派收走了,一位村民幫我們找來一條小船,我們很是感激。因為我們部隊當時有150人左右,這樣坐船過去太慢,而遠處敵人碉堡上的探照燈不時向江邊掃過來。于是我們決定,會游泳的游過去,大隊指導員先帶一批人過江,萬一被敵人發現,過江的人就去四明山,我帶留下的人返回姚東山區。幸好敵人沒發現,我們安全地渡過姚江到達四明山,與陳布衣同志的部隊會合。
這支在反“清剿”斗爭中完整保存下來的武裝力量當時就留在四明山,歸四明工委統一領導,其中一個排的人員由我帶回慈鎮縣。老百姓看到我們回去都很高興?;氐酱孺偪h后,我們加強學習教育,舉辦了城市工作干部培訓班,為接管城市作好準備。我們還成立了支前辦事處,積極籌集糧草,迎接解放大軍的到來。
記者手記
采訪楊展大是在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安排下在省府大院里進行。楊老堅持不讓我們去接,二十來分鐘后,楊老出現在我們面前,穿著軍綠色的褲子和白襯衣,系著頗有些年月但仍很中用的軍用皮帶,樸素又精神抖擻。采訪結束,我們要送楊老回去時,楊老再次拒絕了。
(原載2009年5月17日《寧波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