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毫無犯進溪口
?。保梗矗鼓辏丛拢玻等?,已宣告引退在奉化溪口幕后指揮的蔣介石感到大勢已去,經寧??h團壖村,在象山港邊用竹排擺渡,登上“太康”號軍艦倉皇離開。
此時,四明山游擊隊根據地嵊(縣)新(昌)奉(化)縣大嵐區奉西鄉民主政權在駐地董村及附近各村召開群眾大會,號召大家做好迎接準備。
?。保梗矗鼓辏翟孪卵?,解放軍已經占領紹興、嵊縣、新昌等地,國民黨87軍(即長江部隊)一個營撤離奉化縣城去寧海、象山,準備繼續頑抗。
?。翟拢玻慈樟璩?,三野第七兵團第21軍第61師從新昌出發,以日行65公里的速度,沿著奉新公路進軍,至奉化塔下村,偵悉溪口之敵已逃跑,經整休后步行至溪口。師部暫駐蔣介石故居豐鎬房,政治部駐蔣孝先房子,第183團跟隨師部駐扎在溪口及附近村子,第182團向東進駐港口,第181團往南向奉化縣城進發。
?。翟拢玻等障挛?,181團從溪口往南,經上下周家、何家等村,翻過曰嶺,來到外應村。團騎兵連的3名戰士先遣到奉化縣城偵察后,策馬返回外應村報告縣城的敵軍已逃跑,遂繼續行軍至北街村,奉化中學和奉化師范200余名師生列隊歡迎。當天下午4時許,部隊進入縣城,在體育場稍作休息,隨即安排晚飯和宿營。隨之,21軍軍部進駐奉化縣城。奉化宣告解放。
解放軍進溪口的時候,我剛忙完燒餅鋪的活兒
?。玻埃埃鼓辏翟拢保谷?,“寧波解放日實地探訪團”來到了奉化溪口——蔣介石的故鄉。
“當年的解放軍進入溪口是怎樣一個情形?”看著街兩旁嶄新矗立的小樓,實地探訪團成員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大學生們很想知道當初的情形。
今年已經81歲高齡的周先明老人是溪口本地人,當年解放軍進入溪口時他正在鎮上。探訪團成員一連串的詢問,讓他陷入了60年前的回憶中。
周先明老人的父親當年在溪口唯一的街——武嶺街上開著一家大餅油條鋪子,周先明在父親的鋪子里幫忙。在老人的印象里,解放軍進入溪口時是上午9點多,那時,父親的鋪子剛忙完上午的活兒,溪口鎮上的郵遞員毛紹國(音)騎著自行車沿著老街通知鄉鄰:“解放軍來了!”盡管毛紹國說:“別怕,沒事的!”但鎮上的很多老百姓還是很緊張,有的都關了店。周先明的父親手忙腳亂地收拾大餅油條。周先明的妻子剛好在喂四五個月大的女兒,聽說解放軍來了,趕忙從后門出來想去柴間躲藏。
“當時我們在鎮子里,報紙看不到,對解放軍的情況也不了解,總有些擔心和害怕?!崩先嘶貞?,當時,街上有些店已經關門了,有一位附近的村民挑了兩個糞桶路過,一聽郵遞員的話,嚇得趕緊逃走了,連糞桶也顧不得要了。
解放軍進了城,沒有打擾老百姓,駐扎在街上。他們的軍裝很舊但很整潔,槍支不多,有些人還背著鐵鍬。進了鎮子后,解放軍戰士就在街沿上坐下,說話也是輕聲細語,老百姓觀望了許久,發現解放軍果然不擾民,也都不害怕了。于是開店的開店,買東西的買東西,基本照舊。
解放軍很客氣,討完水還把水缸挑滿
解放軍在進入溪口之前,曾在塔下村做過短暫休整,在這里,還作了動員報告,師首長遵照毛澤東給三野的電報指示精神,向指戰員們說明解放溪口、奉化的意義,重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和《入城守則》,要求戰士們保護好溪口的一草一木。
塔下村離溪口鎮大約十多公里的路程,“寧波解放日實地探訪團”到達塔下村正值下午1時。60年過去了,能對當時情景有印象的,起碼也應該是70多歲的老人了。
曹云慶老人回憶,他當年只有12歲,只記得是天剛蒙蒙亮時,聽到路上有“嚓嚓”大部隊走路的聲音,“那時候還不知道解放軍,就曉得應該是部隊,還以為是國民黨的部隊。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P>
好奇的人們偷偷向外張望,在部隊最前方的是3匹馬,大約是先遣部隊。然后陸續看到穿著舊軍裝的士兵,每個人都背著行李、米袋,工兵模樣的還背著鐵鍬,很少人有武器。
他們來到塔下村后,也不打擾老百姓,就在各家門前整齊又肅穆地坐著。來的人很多,幾乎塔下村每戶百姓家門前都有解放軍。他們很客氣,敲門向老百姓討水喝,喝完了還把水缸挑滿。
“解放軍和國民黨俘虜兵不一樣。第一批來的是解放軍,他們會敲門但不進去,就在門口合衣而臥,而俘虜兵就會進門讓百姓把床讓給他們睡?!睅孜焕先硕紝@個細節記憶深刻。
曹云慶還記得,解放軍向自己母親買了一頭豬,當天晚上殺了?!案兜腻X是解放區的紙幣,后來流通了,大約值50元。家里人陸續用它買鹽用完了。如果放到現在,估計蠻值錢了?!?/P>
這支部隊在塔下村呆了3天后也離開了,老百姓一直都還記得他們。
蔣家的20多袋大米未動一粒
“秋毫無犯”,是“寧波解放日實地探訪團”在溪口聽得最多的一個詞語,無論在溪口鎮還是塔下村,見證那段歷史的老人都不約而同地用了這個詞。
據當年進軍奉化的61師師長胡煒、政委王靜敏等人回憶,在進行京滬杭戰役時,毛澤東就曾在1949年5月6日給三野第七兵團領導人所發的電報中指示:在占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因此,部隊在進入溪口前休整作動員時,多次強調了這一點。
解放軍戰士都來自勞苦大眾,不少人懷著樸素的階級仇恨,此次來到蔣介石的故鄉,如果不加約束難免會做出一些舉動以泄心頭之恨。
在進入溪口后,師機關就駐在豐鎬房等處。師政委王靜敏向進駐的士兵交待任務:“進去后要嚴守紀律,譚政委(指譚震林,時任華東野戰軍副政委)指示,對蔣介石家中任何東西都不得亂拿和損壞,家具原來怎樣擺設的都要原樣放著,不要隨便搬動?!?/P>
組織科科長馬貝禾立即帶幾名戰士進駐豐鎬房,與留守的一名老人一起清點物品。蔣家有很多精米細面、臘肉火腿、海鮮等食品。部隊連續多日行軍作戰,官兵體力消耗極大,而且當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一日三餐都是稀飯,但蔣家存放的20多袋大米卻未動一粒。
當時,在宋美齡住的小洋房里,留有美國總統羅斯福贈送給她的一架鋼琴,幾名剛參軍不久的女學生看到后異常興奮,走過去輕輕彈了幾下,立即被阻止了。在蔣經國房間里撿到的一支派克鋼筆也上繳了。各個房間里都鋪著豪華地毯,住在里面的戰士,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把地毯卷起來再睡,以免把地毯弄臟或損壞。
在到達的第二天,師部領導就去蔣母墓、武嶺學校、蔣經國小洋房等地查看,發現只有一人看管,當即派師警衛營前往保護。
由疑懼到信任,民心這樣贏得
解放軍軍容整齊地開進溪口時,溪口鎮的鎮長帶著一些人到鎮口的橋邊,舉著彩旗歡迎。街上行人不多,商店照常營業,但是也有一些店家關門歇業,一些群眾仍有疑懼心理。
盡管對部隊做了多次政策教育工作,大多數同志能正確對待,但少數同志對群眾的暫時不理解仍缺乏思想準備,個別戰士甚至說“蔣介石家鄉的老百姓真頑固!”
注意到這一思想苗頭后,師領導立即指示結合實際進一步對部隊加強政策、紀律教育,并發動干部廣泛向群眾做宣傳解釋工作,并以實際行動來影響群眾。政治部還組織剛參軍的一批紹興青年學生和群眾談生活,拉家常,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宣傳解放軍的紀律和政策。
溪口居民見解放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人心也安定下來,商店照常營業,農民下田干活。而原先避而不見的當地頭面人物武嶺學校校董,也抬著豬肉、黃酒慰問駐軍,并稱贊解放軍是“仁義之師”,欣然幫助解放軍維持地方秩序。
?。对拢橙?,解放軍奉命調離溪口,群眾夾道歡送,希望解放軍再來,情況和來時已然大為不同。
(原載2009年5月25日《寧波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