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今天的凌晨,當多數市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古老的甬城迎來了新生。
這一天似乎也平靜,沒有炮火連天的廝殺,沒有前赴后繼的犧牲,城市沒有在戰火中成為斷壁殘垣,城里的老百姓甚至沒有聽到太大的響聲,寧波就解放了。其實,看似手到擒來的成功果實,之前醞釀了很久很久……
勝利的感覺,永遠留在那些戰功赫赫的英雄們的記憶里,經過時光過濾,反而歷久彌新。
感謝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館提供珍貴史料
◎人物檔案
張永祥:寧波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會長。1945年參加革命,曾任中共浙東臨委總務科科長,兼警衛連指導員。解放后,曾任寧波市軍管會公安部秘書科科長,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部長、溫州市委書記、寧波大學首任黨委書記等職。(圖2)
陳富三:市婦兒醫院離休干部,時任二十二軍六十五師一九五團三營九連指導員。(圖3)
■一個寧波地下工作者的回憶
“學生們終于知道我的身份!”
親歷家鄉解放,是解放戰爭中最早派到寧波的地下黨之一張永祥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為這一刻,他悄悄“潛伏”了4年。當時的場面如電影鏡頭般印在腦際,60年不曾忘懷。
迎軍的學生認出了他
?。保梗矗鼓辏翟拢玻等?,寧波已經解放,他是和200多名南下大軍一路小跑從江北洪塘趕到寧波的。當時連接江北和海曙的是一座用幾十條木船連在一起搭成的浮橋,但敵人已將浮橋中間的幾條木船拆除,浮橋的南端還有橋頭堡在水中搖搖晃晃。老百姓用大木板把木船連接起來,張永祥和南下大軍們就這樣跳下去又爬上來渡過了浮橋。
上午9點,橋邊人山人海,都是迎接解放軍的師生,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神情雀躍,歡呼聲此起彼伏。
“看,那不是我們的張老師嗎?”沉浸在勝利氣氛中的張永祥聽到有人叫他,循聲望去,人群中果然有幾張熟悉的面孔,那是他曾經教過的10多個學生。
“哎呀,真是他!”孩子們激動地迎上來,和他緊緊擁抱,一時間,張永祥百感交集。
什么都不用說,這些10多歲的孩子突然間明白了許多事,眼前這位張老師,原來是個“潛伏”的地下工作者。他們的神情告訴張永祥,他們以他為榮。
張永祥再次擁抱這些學生,一切盡在不言中。
為這一天“潛伏”四年
?。叮澳旰?,說到“潛伏”的故事,張永祥笑了:“沒電視里那么曲折刺激,但是也危機四伏?!?/P>
那要從抗戰勝利以后講起。1945年新四軍浙東主力撤至蘇北,國民黨發動大規?!扒褰恕?,堅持斗爭的黨組織開展艱苦的反“清剿”斗爭,隱蔽精干、長期埋伏,張永祥因為有特殊的條件可以擔任敵占區的“潛伏”工作,當時被派到寧波江北中心小學擔任小學老師。解放前夕,他是城區地下黨小教界黨支部負責人,而學校就是當時地下黨活動的隱蔽場地。張永祥的工作是以增加工資為要求發動全城的小學老師罷教、請愿。
“當時我的上級領導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寧波人,代號‘李先生’;另一個是上海人,代號‘周先生’?!睆堄老榛貞?,因為學校相對安全,他和上級領導接頭沒有電視中看到的那種“暗號”,一般選在學?;蛘咚奚嶂苯右娒娼唤尤蝿?。不過和上海的上級領導見面時,他必須拿著一份報紙?!皥蠹埐皇请S便拿在手上的,必須把報頭的‘寧波’兩字露在外面,到指定地點、指定時間接頭?!?/P>
然而沒有硝煙的戰場更危險,1948年,地下黨組織的一位成員在送情報途中被國民黨抓獲,很多地下黨員被捕,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上海的“周先生”也因此被捕入獄,張永祥被迫撤離寧波。
那一天寧波秩序井然
撤離后,張永祥先去了東海游擊總隊,后來又趕赴四明山,找到了中共浙東臨時工作委員會,當時的臨委副書記馬青接待了他。從那以后,他挑起了浙東臨委會機關總務科長和警衛連指導員的工作。1949年5月15日與解放大軍在紹興會師,10天以后,張永祥隨二十二軍回到了寧波城區。
在張永祥的記憶中,解放當天寧波非常平靜,秩序井然。發電廠照常發電,電話公司照常通話,寧波最繁華的江廈街上的商戶也已經正常開業?!斑@一切都歸功于我們黨和各界代表,解放前夕他們一直保持著秘密聯系,他們周密的安排共同維護了寧波,使得整個城市免遭破壞?!?/P>
■一個二十二軍老兵的回憶
“打過靈橋,就打進了寧波!”
解放軍通過靈橋的那張照片被稱為寧波解放的經典瞬間,作為寧波標志性建筑之一的靈橋,定格在許多解放軍官兵的記憶里。如今,在橋上來來往往的市民們也許不會想到,這座在三江六岸越來越多的橋中已經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靈橋,承載了那么多硝煙往事。
渡江打了個漂亮仗
“那一仗打下后,寧波就算打下來了,晚上我們睡在靈橋橋頭?!闭f起當時解放寧波的情景,83歲的陳富三老人神采飛揚,時而爽朗地笑上幾聲。
?。保梗矗鼓辏翟拢玻慈障挛纾滁c,陳富三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六十五師一九五團三營九連首先占領了江北白沙外灘一帶。當時連接三江六岸的只有靈橋和一座用木船拼接起來的浮橋,其余許多江面過往行人都是靠渡輪和手搖木船擺渡的。天黑以后,在師、團設在江北制高點上的火力掩護下,九連乘船沿靈橋下游渡江到東岸,首先搶奪靈橋。在陳富三和連長李玉林的指揮下,戰士們一起從白沙附近乘船渡江,在江東面粉廠附近登陸,迂回到江東敵人的后方,給來不及逃跑的敵人來了一次“甕中捉鱉”。
陳富三回憶,當時被包圍的敵人大約有一個排,被他們包圍在一個小樓上,經過喊話敵人還是不肯投降。為了減少部隊傷亡,戰士們投了個小的炸藥包,俘獲一名排長和若干士兵。
陳富三笑著說,當時敵方的排長很不服氣,開始不讓衛生員給他包扎傷口,說解放軍抄后路打仗,贏得不正大光明。他當時還回復了一句說,解放軍都已經打到寧波了,怎么不光明正大了呢?負傷的排長無言以對,只好灰溜溜地包扎了傷口。
靈橋邊得到盛情款待
陳富三回憶,大軍攻占江東后,九連又奉命到南門一帶進行搜索,沒有發現殘敵,就返回靈橋休息待命。根據入城守則規定,為了不打擾市民,也為隨時投入戰斗,戰士們連背包都沒有解開,就抱著槍,和衣躺在靈橋西頭兩側的人行橫道上休息到天亮。
第二天天還沒亮,寧波的很多學生端著一篩一篩的寧波特產——金團,還有一些其他食品到橋上慰問部隊?!翱吹綄W生們熱情的笑臉我們非常感動,不過解放軍有規定,不能吃群眾的東西,我們不肯收下。但不管我們怎么婉言謝絕,學生們始終不肯把東西拿回去?!标惛蝗裏o奈之下,請示了營教導員張才,張才指示他帶幾名戰士和學生一起把東西送回學生們位于靈橋東頭的學校。
部隊怕住在城區擾民,第二天,就奉命撤出城區移住團橋。
■延伸閱讀
那些無法忘卻的紀念
1949年5月25日,這個寧波歷史的轉折點,每個市民都該牢牢銘記于心,而在這前后,還有許多個不能忘卻的紀念日。
當年5月23日,第二十二軍六十六師進抵余姚與六十五師會師,余姚解放,成為寧波市第一個獲得解放的縣城。
第二天,沿杭甬鐵路舊基改建的公路急進的第二十二軍六十五師,在上午9時解放慈溪縣城(今江北區慈城鎮)。
5月25日凌晨,浙東歷史名城——寧波解放。
同一天,第二十二軍六十一師一八二團進駐江口鎮,一八一團從溪口南面直插奉化縣城,敵一部退往象山,奉化解放。
5月26日,鎮海解放。
7月3日至9日,第二十二軍和第二十一軍六十一師發起了著名的寧象戰役,經過7天的激烈戰斗,7月5日解放寧海,7月8日解放象山,到9日上午,象山半島已全部被解放軍占領,象山半島全部解放。至此,浙東大陸全部解放。
8月20日拂曉,六十四師一九○團全殲登陸之敵,勝利完成了解放大榭島的光榮任務。
1950年5月17日,人民解放軍經過浴血奮戰,舟山獲得解放。
每一個紀念日背后,都有許多個驚心動魄的故事,有無怨的付出,有壯烈的犧牲。在采訪過程中,當那些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的親歷者們講述當年的硝煙往事時,總會飽含深情地提到另一些英雄的名字,而那一些人早已長眠于地下。
在市民政局保存的名單上,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寧波籍英烈共有994名,犧牲在寧波戰場上的外地籍烈士共有130名。當然,這是指有名可查的,還有許多人的名字,因為戰爭的緊張殘酷,因為種種人事變遷,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可是,一種精神卻穿越了時空,綿延到戰后的和平年代幸福歲月,經久不衰。
“我們是光榮的革命黨員和革命部隊中的工作同志,我們要在牢中,用我們的行動和歌聲,把高貴的精神和品格盡量地傳播出去,因此,請千萬相信我們……”這是1949年春反“清剿”斗爭中朱敏等烈士犧牲前偷偷寫在香煙殼紙上的獄中書,錚錚誓言寫出了一代人的赤子之心。
讓我們記住這些話,記住他們,每一位犧牲者都永垂不朽。
(原載2009年5月25日《東南商報》) |